有机析题004
做题。还是从Push the Arrow网站(需要科学上网)上找的题。
题面
答案
分析
( 开始之前先吐个槽,原网站作者对于此题给出了一个提示,但是我感觉他给的提示很容易理解错,下面会说到。 )
该反应是一个酮羰基α位的羟基化,条件里的氧气说明羟基里的氧的可能来源。
看到这里一个可能的想法是烃的自动氧化机理,氧气作为双自由基可以插入C-H键,然后形成过氧化物,O-O键均裂后再发生后续反应生成醇。
但是碱性环境下,产物以烯醇负离子的形式存在,这个4π电子的体系若发生自由基反应会生成双自由基结构,不稳定,且后续反应的机理也没办法写。
因此排除自由基机理后,再考虑极性机理。
首先要考虑的是,氧气作为亲电试剂是否合理?这个确实平常见的较少,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平时也不太深究,不过环氧化机理中有过氧键作为亲电试剂被烯烃进攻,通过蝶式过渡态生成环氧化合物。因此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
作者对于此题给了一个提示,原文如下:
Recall Rubottom’s chemistry. Try to draw a reasonable mechanism.
根据提示想到Rubottom氧化<span class=“hint–top hint–info hint–large hint–rounded hint–bounce” aria-label="https://www.sohu.com/a/142943070_610519
">[1]:
但是该反应是烯醇硅烷被过氧酸氧化,水解后生成α-羟基产物,反应中经历一个环氧化合物的中间体。而对于题中条件里的氧气来说,是不能直接环氧化除乙烯以外的其他复杂烯烃的。
所以我猜测作者写这句话的意图只是想说明该反应也经过了烯醇α-C进攻O-O键的类似过程,更像是一种“意会”。
其实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用Davis氧化<span class=“hint–top hint–info hint–large hint–rounded hint–bounce” aria-label="https://www.sohu.com/a/143846945_610519
">[2]应该更符合一些:
反应中的Davis试剂,也就是N-磺酰基氧杂吖丙啶和该反应中的氧气还能更像一些。
然后要考虑的则是氧气加成之后还剩的一根O-O键如何异裂。参考Davis试剂的三元环,开环后亚胺离去,那么氧气也得需要一些帮助才行,这时想到试剂中还有一个DMSO呢。
烯醇与氧气反应后,过氧化物再与DMSO反应,最后DMSO作还原剂,以砜的形式离去,得到最终的α-羟基产物。
">[3]中对这一步并没有什么详细的介绍,但是通过实验步骤验证了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物可以很快的在烯醇式与酮式中转换。算是侧面说明了自由基机理并不恰当。
computer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only in the minor atropoisomer of 10a is the C1 hydrogen suitably aligned (60℃) where isomer interconversion is rapid, complete 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at C1 was expected and indeed observed when the ether derivative 10b was treated with NaOCD3 in CD3OD. Moreever, when this eher(10b) was treated with KO-t-Bu in the THF at 60℃ in the presence of DMSO and O2 gas for 30 min, formation of the desired bridgehead hydroxyl product 11 was accomplished in 80% isolated yield.
我也是在看文献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这是Paul A. Wender教授的Taxol合成路线前期研究中的一步反应,Taxol也就是抗癌的明星药物紫杉醇。这篇文章是在1992年发表的,他在1997年又发了两篇文章宣布完成了紫杉醇的全合成。
">[4]发现,Wender在合成紫杉醇的时候,对于这一步反应的构建使用了稍有不同的条件:
此处使用的是亚磷酸三乙酯,该方法反应条件更温和,室温下即可发生反应。机理是类似的,亚磷酸三乙酯作为还原剂。
这一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温和的羰基α位羟基化的方法,北大梁雨锋和焦宁教授也报道过类似反应[5]:
总结
相关知识点:
- 氧气的亲电性/环氧化
- Rubottom氧化
- Davis氧化
- 亚磷酸三乙酯的还原作用
写这篇看文献很折磨,花了很长时间 :( ,下次要先看看题再决定要不要写post吧。
参考
- 1.https://www.sohu.com/a/142943070_610519 ↩
- 2.https://www.sohu.com/a/143846945_610519 ↩
- 3.Wender P A, Mucciaro T P. A new and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taxol and taxol analogs: the pinene path[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2, 114(14): 5878-5879. ↩
- 4.Wender P A, Badham N F, Conway S P, et al. The pinene path to taxanes. 5.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a versatile taxane precursor[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7, 119(11): 2755-2756. ↩
- 5.梁雨锋, 焦宁. 温和高效的羰基化合物 α 位 3℃-H 键氧气氧化羟基化[J]. 第十八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