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取义》读后感
本书全名《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作者为北大教授吴飞,是一本研究自杀现象的专著。
剧透警告
1.关于内容
本书调查的是华北某县农民频繁自杀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虽然是社科的专业书籍,但是写的很通俗易懂。
开篇列出了一个自杀原因表格,看过一遍相当令人震惊,有些完全是鸡毛蒜皮一般小事,却直接因此而放弃了生命。难道生活真的艰难至此,若真,原因又是什么?
书的开头引入两个有关自杀案件的记录:好朋和坠露的自杀似乎相似,却又不同。前者是冤枉,是在公共生活中遭受的不公,其引发的自杀和他杀某种程度上相似;后者是委屈,是亲密关系中的不公,自杀是个人的行为,不会破坏公共秩序,因此难以得到公安局的有效处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委屈不重要、不值得重视。相反,杀人放火之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毕竟还是少见的,而日常生活中的委屈却往往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积攒到爆发。
可见上文提及的许多自杀事件都是因为这些私人之间的委屈而发生,因此引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在意的公正是什么?
中国的自杀问题首先与正义有关,而这种正义体现在复杂的家庭政治中。对于自杀状态的研究告诉我们,自杀者并非没有求生欲望,而是由于某些比死亡更甚的东西内心痛苦而精神紊乱了。这种自杀行为可能是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美好的价值,也可能是以一种勇敢的方式表达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理解,自杀有其积极意义,是实现人格价值的一种努力。不过,自杀者虽然追求了气节和面子,却人为地打断了“过日子”的进程。
“过日子”是一个很口语化,很常见的词,但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人们对待生活的一些态度。
过日子首先是在家庭中发生的,它可以认为是全家人与命运抗争,或者说,创造自己命运的过程。因此明白怎么“过日子”是农村环境对于正常人的基本要求,那么首先就得有家庭,那些没有家庭的人常被戏称为“疯子”,“傻子”。他们是家庭秩序中的边缘人,他们中的许多人的自杀甚至都不被认为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因为他们“不是正常人”。
另一个道德评判的准则是要“会做人”,它意味着要获得他人尊重,这一点往往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如果一个人自己的行为都不尊重自己,那么显然也无法得到他人尊重。
因此过日子和做人的差别自然浮现:过日子是家庭环境中的协调关系,而做人更需要自己的独立人格,强调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实现。
在家庭和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处事逻辑往往不同。家庭政治依赖于亲密关系,如果亲密关系中所期望的相互关系没有达到,往往就会因为这种委屈而产生自杀行为。这样的家庭政治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游戏,家庭政治的形式正义就是为了维护权力的平衡。一旦权力失衡,一方在游戏中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权力,就可能会采取自杀这样的报复性手段。不过,他们忘了家庭政治最根本的还是亲密关系,如果自己死了,那么权力斗争的胜利将毫无意义。
基于上述讨论,自杀问题产生于人格价值让位于家庭关系而导致的委屈,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人格价值没能实现呢?
新中国的家庭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男女平等,自由爱情等概念已经基本上被接受。恰是因为随着时代进步,人们更多地强调独立性,所以对家庭政治中的不公和委屈就更敏感。
爱,慈和孝,可以认为是家庭纽带中的三种重要维系,但光有这三种维系并不足够过上好日子。在自杀案件中,自杀者与亲人并非没有这几种维系,而是因为面子和尊严,陷入了家庭政治的权力游戏中。双方都一步不肯让,步步紧逼,直到其中一方以自杀来取得最终的“胜利”。当然我在此处的阐述并不是说要人们丢掉自己的独立尊严,而是应该思考在家庭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并学会在恰当的时刻做出一定的让步。
不难看出家庭政治中的正义与公共秩序的正义并非同种,区别于法律规定的“法义”,家庭政治中通过礼来维持的秩序可以称为“礼义”。从家庭政治视角来看自杀现象,其原因则是礼义的失衡。
家庭需要亲密关系,但不能只有亲密关系,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冲突需要正义来解决。这种正义一方面是家庭政治中的礼义,另一方面,解决中国的自杀问题,国家仍然责无旁贷。现代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保障个体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地帮助人们过上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
没有国家的法义,人格价值当然无法保全,而且可能使人不断陷入无妄之灾;但若没有个体自身的思考与努力,即使是再完美的社会制度,也难以保障有尊严的生活。
2.关于作者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应该是自杀研究领域赫赫有名的专家了,本书封底印有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Kleinman对其很高的评价:
据我所知,这是全球范围内迄今为止关于自杀问题最认真的田野研究,也是涂尔干以来最优秀的自杀研究。
…
同时,它也对中国农村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虽然是相对专业的书籍,但是由于吴飞行文的风格比较明快,理解并不太吃力,同时田野调查提供的大量例子又保证文章的生动和说服力。
3.后记
本书实际上是我思修课的阅读作业,其实平常我是不会接触到这种社科专著的,估计也不会对其感兴趣。不过读完之后还是挺有收获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