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有机化学》章末总结15

最后一章,介绍串联反应,这些反应实际上是多步反应的组合,反应一步完成,无需分离中间体,在合成中非常有价值。

第15章 串联反应

15.1 单组分串联反应

N-酰基-β-苯乙胺在无水惰性溶剂中与$POCl_3, PPA, ZnCl_2, Tf_2O, P_2O_5$缩合剂共热,脱水环化,生成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称为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

![中有15-1]

N-酰基-β-乙胺亦可发生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生成咔啉。

![中有15-2]

上述反应经历了一个螺环中间体,若体系中存在还原剂,则中间体被还原生成螺环吲哚衍生物。

![中有15-3]

含有多个碳碳双键和环氧基团的分子能够在Lewis酸和质子酸催化下发生串联的分子内亲电环化反应,书中介绍了(+)-angelichalcone和Gymnocin B两个例子,本文只讨论第一个。

因为第二个图太难画了XD。

2009年,David F. Wiemer小组报道了天然产物(+)-angelichalcone的全合成,Lewis酸促进的环氧化合物的串联亲电环化/亲电取代反应被成功地应用于三环骨架的构建中。其中涉及了一步串联的亲电环化反应。

![中有15-4]

15.2 双组分串联反应

Robinson成环是一种构筑六元环的重要合成方法,该方法在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有15-5]

Robinson成环可以看作Michael加成和羟醛缩合的串联,对于甲基乙烯酮作Michael受体容易聚合,影响反应产率,可以用Z-1,3-二氯丁-2-烯代替反应,称为Wichterle反应。

![中有15-6]

苯肼与醛或酮在酸催化下合成吲哚,反应称为Fischer吲哚合成,反应中的关键一步是[3,3]-σ重排。

![中有15-7]

由于醛容易自身缩合或歧化,醛不易直接发生Fischer吲哚合成,但缩醛和环状烯醚等醛的前体可用于这一重要转化。

![中有15-8]

邻位取代的硝基苯与烯基格氏试剂(3当量)反应,生成7-取代吲哚,这个方法称为Bartoli吲哚合成。

![中有15-9]

反应需要过量的烯基格氏试剂,首先与硝基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再与格氏试剂加成后发生[3,3]重排,缩合成环后与第三分子的格氏试剂反应攫氢生成镁盐,最终得到吲哚衍生物。

![中有15-10]

在钯催化剂和碱存在下,邻碘苯胺与炔烃反应生成吲哚,该方法称为Larock吲哚合成法,该方法普适性很好,一些5-、6-和7-氮杂吲哚均可以用此方法合成。

![中有15-11]

伯芳胺与1,3-二酮在酸催化下缩合为亚胺,接着再关环,生成喹啉衍生物的方法称为Combes喹啉合成法。

![中有15-12]

类似的反应还有Skraup喹啉合成法,苯胺和硫酸、甘油和氧化剂共热,生成喹啉。该反应的第一步是甘油脱水生成丙烯醛,然后发生与Combes法相似的分子内亲电取代,并转化为产物。

![中有15-13]

1,4-二酮与浓氨水或乙酸铵在冰乙酸中缔合生成吡咯的方法,称为Paal-Knorr吡咯合成法。

![中有15-14]

B. M. Trost小组报道的抗生素roseophilin合成中,其含吡咯核的大环骨架就是通过Paal-Knorr吡咯合成实现的。

![中有15-15]

最后看两个叠氮化合物和α-重氮羰基化合物的双组分串联反应。第一个反应涉及Staudinger反应、氮杂-Wittig反应、6π-电环化关环和芳构化,一步生成多取代吡啶。

![中有15-16]

第二个反应涉及Staudinger反应、Wolff重排、氮杂-Wittig反应、[4+2]环加成和芳构化等反应,一步生成苯并咔唑类杂环化合物。

![中有15-17]

15.3 三组分串联反应

酸催化下,可烯醇化的羰基化合物与醛和二级胺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Mannich碱)的反应统称Mannich反应。

![中有15-18]

Mannich反应在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非常重要,例如Fukuyama组报道的吗啡合成路线中就采用了Mannich反应来构筑含氮桥环体系。

![中有15-19]

一般的Mannich反应在酸催化下进行,实际上也可以用有机碱二级胺催化,如果使用手性二级胺则反应具有对映选择性。

![中有15-20]

乙酰乙酸乙酯、芳醛与脲在$HCl$催化下缩合,生成3,4-二氢嘧啶-2(1H)-酮,此反应称为Bigineli反应。

![中有15-21]

一个例子:

![中有15-22]

醛或酮、氨或胺、$HCN$的三组分缩合生成α-氨基腈的反应称为Strecker反应。生成的氨基腈水解得α-氨基酸,因此也可以用于合成氨基酸。

![中有15-23]

苯胺、芳醛和富电子性烯烃在Lewis酸催化下缩合,环化,生成四氢喹啉或喹啉,反应称为Povarov反应。

![中有15-24]

醛或酮、羧酸和异氰的三组分反应生成α-酰氧基酰胺,该反应称为Passerini反应。

![中有15-25]

这个反应的机理不是那么显然,反应经历一个不稳定的亚胺酯中间体,发生酰基迁移后得到稳定的酰胺。

![中有15-26]

15.4 四组分及以上的串联反应

醛或酮与胺、异腈和羧酸四组分缩合,生成α-酰胺基酰胺,称为Ugi反应。

![中有15-27]

反应首先是胺与醛或酮反应生成亚胺,接着与异腈发生亲核加成,再与羧酸根负离子反应,最后经过酰基转移得到产物。

![中有15-28]

在抗血吸虫病药物praziquantel(PZQ)的合成中就使用了Ugi反应,后经Pictet-Spengler反应得到PZQ。

![中有15-29]

醛、氨(或醋酸铵)、两分子1,3-二羰基化合物之间的四组分反应,生成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称为Hantzsch吡啶合成。

![中有15-30]

二氢吡啶很容易氧化芳构化,得到吡啶衍生物。

![中有15-31]

总结

到此为止,本书全15章全部完成,完结撒花。(≧∇≦)ノ

然而本书的时间跨度实在是有点太长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该书没有电子版,所以图片基本上都要自己画,这部分时间几乎和看书+写post的时长差不多了,非常耗时耗力。二是目前的笔记写法基本上是书中内容的复述总结,虽然全面却难免冗杂,更重要的是缺乏自己的思考,很容易写完就忘,因此之后的内容形式可能会更偏向于自己的总结概括,缩短篇幅,强调逻辑,这样自己的收获或许会更多一些。


《中级有机化学》章末总结15
http://argon-gas.top/p/2506.html
作者
Sun
发布于
2024年10月7日
许可协议